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544|回复: 0

探访旧石拐(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2 09: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旧石拐,坐落于阴山深处,西沟与正沟在它的西北侧交汇。

没有洪水的日子里,这两条沟是大青山煤炭运往包头城的交通要道,车来驴往,很是热闹。
远望旧石拐——平房层叠
旧石拐的老街,沿着河槽而建,呈南北走向。
街道两侧,居民寥寥,好不容易找到两个人,询问此地的旧迹,都为我指向了"德厚义"。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旅蒙商人孔昭明(山西代县人)久走阴山南北,相中了交通便利的旧石拐,遂在这里投资白银3000两,开设了"德厚记"商号。
当年,德厚记商号拥有近千峰骆驼,行商足迹南至晋、陕、甘等地,北至内蒙后山及外蒙草原。商号的大仓库里,堆满了南方而来的茶叶、布匹、水烟,堆满了从北方而来的皮毛、药材,也堆满了从周边地区而来的粮食。附近山坡之上,放牧着从草原赶来的羊、马、牛、驼。
生意如此兴盛,规模一扩再扩。咸丰年间,德厚记更名为德厚义,旧石拐德厚义简名为"德记",五当召德厚义简名为"厚记",包头城内的德厚义总店简名为"义记"。在蒙古国独立之前,德厚义还曾在那里设有分号。
旅蒙商的驼队
阴山古刹五当召,曾与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齐名,为藏传佛教著名之"学问寺"。喇嘛们勤于佛学,疏于经营,却又不能避免吃喝用行等俗务,于是便要寻觅一家信誉卓著的商号帮其打理生计。
每年,各地前往五当召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他们怀揣哈达与珠宝,牵着从牧场精选的马、羊等牲畜、驮着猎获的旱獭皮、青羊皮,只等接受活佛摸顶的那刻,倾其所有地进行奉献。
五当召里除去自用之外,将奉献的大部分交给德厚义,由其售卖,然后把白银交归寺庙。此外,膳召地所收的粮食也很有不少,委托德厚义加工一部分、售卖一部分。而五当召日常所用的香供、布料、糖茶等物,甚至是修缮屋宇所需的砖石、木料、漆料等类,也统统由德厚义采办供应。倾心向佛的喇嘛们,对于物价并不通晓,德厚义充当着经纪人的角色,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喇嘛们也并非榆木疙瘩,他们心里明白德厚义从中受益颇多。不过,作为有名的"学问寺",倘若过于盘算经济收入,难免惹来冷嘲热讽。况且,喇嘛们保持着布衣蔬食生活,只怕过多享受会侵蚀修行的心。
德厚义也并非贪婪之辈,常会想方设法地讨好与回馈五当召这位"财神爷"。每有重大法会举办前夕,德厚义的掌柜早早就赶往五当召,与位高权重的"大喇嘛"商议各项事宜,出人出力出钱出物。数日不辞辛劳的奔忙,总是熬到形容憔悴,引得活佛心中满是怜惜与感念。
雪后的五当召(阴山小虫摄于2016年2月
五当召有一则惯例:本召喇嘛遇有升学位或任职、辞职之时,要向全寺"放饭"一日,积德修福。这一天,"容肯"(大厨房)里做一锅肉粥,需用大米1000斤、牛肉1000斤、水58担、酸酪125斤、酥油190斤、盐50斤。平日粗茶淡饭的喇嘛们,每遇这样的盛事,个个吃得红光满面,小喇嘛们更是撑得夜不能寐。这一餐,花费颇大,完全由"放饭"者负担。喇嘛们每年仅有为时不长的化缘期,数年积蓄也无法支撑这一场"放饭",于是,常会求助于德厚义。
当年,那些从西藏、青海及蒙古各地前往五当召的求学喇嘛,路过旧石拐,均可在德厚义免费食宿。而从五当召前往包头等地的本寺喇嘛,更是受到德厚义的热情款待,并且视身份高低,总有礼物奉送。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五当召众喇嘛受到德厚义的恩惠,于公于私都得回报。因此,明知利益可观,哪家商号也动摇不了德厚义在五当召、在旧石拐的地位。
时光荏苒,德厚义商号已湮没于历史风尘,曾经喧闹的大院只留下声声虫鸣,气派的房屋几经改建,如今只剩下一堵残墙。
好在,那株大树依旧挺立在院内,只是,粗壮的树干已经中空,并有火焰灼烧过的焦痕。虽然饱经劫难,大树却并未枯死,繁枝茂叶宛如巨伞,为曾经的大院遮出大片荫凉,耐心守护着那段久远的记忆。
旧石拐德厚义的残墙
旧石拐德厚义院内的老树
旧石拐德厚义院内的老树仍是枝繁叶茂
(未完待续)
来源:阴山小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9-20 05:56 , Processed in 0.0297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