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852|回复: 0

包头记忆 |一段1927年拍摄的视频,带你看看老包头的城墙和城门长啥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5 09: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中国人好面子由来已久都说门面门面就连“门”也总是跟面子扯上关系老包头的“门面”怎么样呢?今天小编带来了一段珍贵的影像为你揭秘!点击视频坐上时光机▼看了这段拍摄于1927年的老包头影像再来了解一下老包头城垣的故事吧
老包头城垣啥时候修筑的?史料记载,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调大同镇总兵马升驻防包头。清王先谦的《东华续录·同治三》中有这样叙述:“匪由中卫南至包头,该处商民辐奏,防兵疲乏,又无将领统率,实非所宜,着福兴即凭调总兵马升,转扎包头……”1873年,马升奉令筑城,并在包头的北梁上修建了东、西两座营盘,东营盘驻扎步卒,西营盘驻扎骑兵,后又发动包头商民协助驻军浚壕筑墙。
老包头城垣整体为砂土夯筑而成,高一丈五尺(约五米),底部厚度为二丈(约六米), 顶度厚度为一丈(约三米),城上筑堞(也称女儿墙),周长十四里(七公里)。城垣内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一半是大青山台地,俗称“梁上”,一半是河水冲击平原为居民住房和农田。城外还挖了深三尺的护城壕,城墙四角筑有台墩,墩“高与城齐,顶上纵横各三尺,面积九方尺”。有了城墙,当时的包头镇军事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即使在后来匪患猖獗的时候,城中商户和居民的安全也得以保障,未曾遭受太大损失。《筑包头城碑记》这样描述当时的包头:逆风已静于邻疆,商贾皆安于市肆,鹅鹤无惊,鸡豚皆息。
▲城墙内的老包头有人说包头城墙走向的整体形状看起来像金蟾也有人说像金龟总之是一方福地
▲老包头土城墙示意图城墙是重要的防御屏障城门是进出城的官方通道也代表着这座城的形象那么,老包头的城门是什么样的呢?
如今,除了一些老影像我们再也看不到老包头的城门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老包头究竟有几处城门?
包头老城有五个城门西门
可见,那段珍贵影像中出现的就是老包头的西门
西门便于运输草料和粮食,通往西脑包,西奔乌拉特前旗,可进入河套平原,远达银川、兰州。民国时期,城门上书“奋斗”。可见,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老包头也在不断地探索救国强国之路。
▲西阁从西门入城,没多远就看到西阁了。西阁是特意修建的,实际是城垣完工的纪念碑。
西阁方方正正,面阔12 米,总高9 米,比城墙足足高出一倍。底部修有一个门洞,连通东西,方便民众通过;上部建有歇山顶大殿,供奉着观音佛像与韦佗神像,以示护佑全城百姓。西北门
西北门是老包头非常重要的一个城门,是走西口人、"旅蒙商"的骆驼队前往后山和外蒙的必经之地。老包头的西北门还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攻城之战。一次是1939 年国民党军队突袭侵华日军,一次是1945 年共产党军队攻打国民党守军。南门
南门指向黄河水脉,永不枯干。或许这也是包头城不设北门的原因。经南门往来于包头与南海子码头的商家和货物络绎不绝。
民国时期,冯玉祥为方便连接火车站,把原来正对南海子码头的南城门西移,一门洞走车,一门洞走人,城门上书“努力救国”。东门
▲老包头东段城墙东门通向归化(今呼和浩特)、大同、张家口直抵北京。东北门
▲东北门内的纺工东北门便于到石拐运煤炭、薪柴。除了五座城门老包头还有“路”可以出入瓦窑沟入城水栅
每当下雨洪水从瓦窑沟、榆树沟、后水沟流下而形成河槽。包头有东西瓦窑沟南北穿城而过,为此在东西瓦窑沟的城墙处修筑东西水栅,河槽无水时就可以作为路。
▲西瓦窑沟水栅榆树沟也称西瓦窑沟,起于城北东营盘、西营盘高地,会于城中牛桥街,达西门。民国时期沿沟为繁盛市街。老城墙、老城门诉说着一座城市的沧桑,也见证着老包头人的勇敢与智慧。新中国成立后,包头老城墙、城门都已拆除。1952 年,包头在原城墙底坚实基础上,建起环城路,依稀勾勒出当年城墙的走向。包头也从此成为不再有城墙封闭的现代都市。参考文献:《包头老城》《一座塞外古城的变迁——老包头城市建筑留影》《包头史记》等相关文史资料。来源:包头广播电视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9-20 00:43 , Processed in 0.0294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