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东河区的工业路北起东门大街南至站北路,全长约3公里,是贯穿城区南北的大通道,与环城路和巴彦塔拉大街相交,整条路分为工业北路、工业中路和工业南路。解放前工业北路至东河槽这片土地还是园行管辖的菜地,解放后根据城市布局的需要新辟出一条路,由于这条路上工厂众多,所以命名为工业路。
▲1975年成立的商检处办公楼 刘清成 摄
包头商检事业的起源地
现在的工业路北段路东,有三排“外贸家属楼”,今年52岁的王兴就出生在这里,据他回忆,1979年之前,工业路还是一条沙石土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修成柏油路。最早包头市外贸总公司设在现在的南门外大街包头群艺馆楼里,后来才迁到团结大街。1975年外贸总公司成立了商检处,办公地点就在“外贸楼”前面的三层小楼里,目前保存完好,现在很少人知道这座不起眼的小楼就是包头商检事业的起源地。商检处成立之初只有20人,负责包头、乌海、伊盟、巴盟、阿盟等地区的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和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包头市成立商检局,与外贸总公司脱钩,八十年代末迁址到少先路至今,后划入包头海关。
商检处北侧就是原来包头市第二制革厂的厂区原址,厂区北侧紧靠东门大街,现在是星月家园小区。包头市第二制革厂前身是市合作皮革厂,建于1958年,是由皮革专业生产合作社升级而成的。最初,这个厂以生产车马挽具、香牛皮、牛面皮、马面皮、羊里皮等为主,1959年又增添了帆布箱、枪套、工具套等产品。1986年,这个厂成为公安部“人民警察服装定点生产厂”,那个年代能穿上这个厂的皮衣,走在大街上回头率百分之百。
商检处南200米路西,还有一个当时非常知名的企业:包头五金交电化工批发公司。1955年成立,1958年与“包头市生产资料供应站”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资料公司包头采购供应站”,隶属于自治区生产资料局领导。1962年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五金交电公司包头采购供应站”,归自治区五金公司领导。1984年下放包头商业局领导,改名为“包头五金交电化工批发公司”。有职工近千人,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经济效益非常好。经营品种有五金、工具、水暖、交通、化工、家电、电工、油漆、染料近万个品种,供应包头、乌海、伊盟、巴盟15个盟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包头实际就是自治区西部商品的批发集散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包头酒厂(资料图)
包头现代酿酒业发祥地
要说工业路最著名的企业,就是被评为包头“百年老店”的内蒙古骆驼酒业公司,它的前身是包头市制酒厂。1950年春,冀东地区粮食欠收,当地酒厂人员闲置,北京华北烟酒专卖公司委派孔祥安带领烧酒技师刘振亚、尹连玉、刘凤亭、刘风楼等支援绥远地方建设酒厂,在解家菜园原址上,将桃源作坊、井华春饭店进行公私合营改造,于1951年7月创建地方国营包头酒厂。1951年10月正式投产,郑瑞为第一任厂长,年产散白酒百余吨。1953年推出瓶装“二锅头”,该酒后来成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钢的“庆功酒”。同年,地方国营包头酒厂更名为地方国营包头制酒厂。1957年注册“骆驼”牌商标,有双重含义,第一,骆驼是老包头兴起的重要标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第二,骆驼吃苦耐劳,砥砺前行,有奉献精神。1986年,酒厂在九峰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建立了生态酿酒基地,续写着包头酒业的传奇,可以说工业路也是包头现代酿酒业的发祥地。
酒厂对面是包头市蒙中医院,前身是包头市总工会于1951年成立的平民保健所,地址在中山堂院内(即现在的东河区人民影城)。
1954年11月改为包头市地方国营工厂工人医院门诊部,位于东河区解放路东段南圪洞街北口,1956年改为包头市地方国营工厂工人医院。1969年与“二九一”医院合办肿瘤研究所,改为以诊治肿瘤为主的综合医院。1970年改为包头市第二医院附属门诊部,1973年迁到工业路,改为包头市第五医院。1988年改为现在的蒙中医院,所以上岁数的人还习惯称之为“五医院”。
▲曾经的北方贸易商行已经成为东方新天地小区 刘清成 摄
乡镇集体企业名震塞上
50岁以上的人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包头制酒厂斜对面路东坐落着一组仿古建筑群,黄瓦白墙,甚为壮观,它占据着北路的半壁江山,是名震塞上的乡镇集体企业——北方贸易商行,老百姓俗称“农贸大厅”。它始建于1984年,是解放村农民自筹资金创办起来的,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拥有大型瓜果副食品批发市场和蔬菜交易市场。配套项目有旅馆、浴池、招待所、大酒店、歌舞厅等。每天这里车水马龙,人如潮涌,北方贸易商行曾经跻身中国最大千家乡镇企业前200名,解放村成为远近闻名富裕村,如今这里是餐饮一条街和居民区,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不复存在。
继续往南行过了环城路,路西坐落着东河区最大的厂矿居民小区——矿机厂小区,其建设单位是包头广厦房地产公司,办公楼也在路西,公司名称是包头著名书法家麻天佑书写,可惜题字去年不知所踪。路东曾经有一家企业——包头市第二汽车制配厂,是从包头内燃机配件厂分出来的一个企业,下设四个分厂,汽车配件制造分厂、汽车修理分厂、锻造分厂、工具分厂。1981年这个厂成为“沈阳双马汽车制造厂改装分厂”,开展了对“双马”汽车的改型和改装。如今这个厂已经不复存在,厂区已经变为一片居民楼。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包头电力修造厂(资料图)
全区电力工业在此起步
沿工业路穿过巴彦塔拉大街往南不远,路东就是原来的包头商业汽车运输修理公司,路西是包头电力修造厂,原名包头发电厂,后改称包头第三发电厂。是自治区和包头电力工业的发源地。包头发电厂于1926年开始兴建,早期只有一台从德国购进的一百千瓦锅驼机发电,是包头历史上第一家真正的现代化企业。
解放后这个厂连续进行扩建,1959年包头的第一、第二热电厂两个电厂相继投产,包头发电厂便退居第三位,改名为包头第三发电厂。1968年,先以这个厂的修配车间为基础,成立了包头电力修配厂。1979年将包头电力修配厂与包头第三发电厂合并,正式改名为“包头电力修造厂”,主要任务是为内蒙古乃至华北各电厂加工修配易换的备品备件,同时利用现有的发电设备,为附近工厂供热。如今这里已是高楼林立,变成维多利华府。
工业路的最南端企业是包头市裕丰粮油公司,前身是包头市第一粮库,1952年成立,是我市解放后建立最早、储量最大的粮库,包头市裕丰粮油公司西侧不远就是1931年包头最早成立的面粉公司,解放后改为包头第一面粉厂,巧的是商标也和骆驼有关,名为“双驼”牌,可见骆驼在老包头人心目中的地位。
工业路北段、中段和南段各有一所小学,最南端的是东河区工业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57年,它的前身是包头市体校。最北端的是东河区工业路第二小学,始建于1947年,是由一位姓秦的爱国志士创办。中段的是东河区东一路小学,创办于1951年,三所小学都是具有六七十年历史的老校。
从解放前的菜园发展到今天的繁华街道,工业路见证了包头的从商业重镇到工业重镇的变迁。岁月流逝,工业路积淀了许多故事和轶事至今为老东河区人所津津乐道,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老东河人的情感和记忆,像一瓶老酒,时间越长味道越醇厚。
作者:刘清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