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一起养老诈骗案案例
受害老人达2500多名
涉案金额高达1.29亿元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十四年至三年二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优先入住 养老无忧
山清水秀 环境宜人
专人护理 设备先进
投资老年公寓
最高还可返利16%
让您后半生安枕无忧
听着是不很诱人?
养老无忧YANGLAO
1.2亿!是两千多名老人含辛茹苦几十年攒下的养老钱。
可以1200元/月租一个养老床位;
预交1万元年租金,还能享受半年一返利;
交纳一年期,返利1200元!
交纳两年期,返利1400元!
交纳三年期,返利1600元!
不想住可以退本金,还能继续返给1分利 ……
这样一派美好的养老投资景象近年来频繁被曝光,很多结局都是“一辈子的辛苦钱进去了,没等住进养老院,养老院却没了”的悲剧。
基本案情
2013年,包头男子于某甲成立某农贸合作社,并担任法定代表人,之后以该合作社的名义与某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手续办理完毕后,于某甲决定在该土地上建设蔬菜大棚及养老院。
在建设中由于资金缺乏,2013年9月,于某甲在未经金融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以该合作社名义,面向社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合作社雇佣于某乙、张某等六人,形成宣传团队,到公园、菜市场等老年人聚集地采用口头宣传、发传单、组织实地参观等方式对外预订老年公寓床位,他们宣称投资的本金可用于公寓床位使用费予以抵扣,也可以在投资期限届满后予以返还,并按投资本金12%-16%给予返利。
2016年6月,于某甲又成立内蒙古某健康养老有限责任公司,并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外继续进行融资。
2013年至2016年期间,于某甲未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向所在地方政府申请养老公寓项目立项,亦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反而继续对外宣传老年公寓的前景和发展,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与其签订了大量的合同及服务协议。
经审理,自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于某甲共向2723名集资参与人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共计12958.50万元,期间返还投资本金4542.34万元,返还利息1197.985万元,损失金额共计7468.365万元。
裁判结果
于某甲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 500000 元。被告人于某乙、丁某某、张某、王某、马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七年至三年二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官说法
本案是以“养老服务”为幌子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典型案例。
我国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部分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闲散资金较多、投资渠道较少,一些犯罪分子就会利用这一社会现状,以“养老服务”为幌子,虚构投资、服务项目,招揽老年人投资,借此骗取钱财。
本案中,被告人于某甲等人骗取钱财后并未建设老年公寓,只是用后期集资参与人投入的资金归还前期集资本息,后期资金链断裂,导致众多老年人损失财产。
法官提醒
养老诈骗套路深,投资项目要谨慎。对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等大额投资项目,要多与子女沟通,切记要向民政、工商、房管、国土等有关部门了解项目是否真实存在,在您全面了解项目情况及背景之前,切莫相信不法分子的“完美蓝图”。
来源:“包头中院”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