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783|回复: 10

[天南地北包头人] 【包容大气 勇立潮头——天南地北包头人】窦学宏:稀土信息领域的辛勤耕耘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31 16: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开栏语

包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多元文化交续相通,多民族和谐共融,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交响乐章。包头地域辽阔,山水相依,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五”时期六个重大项目落地包头,奠定了我市坚实的工业基础,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工业成就。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包头聚力转型升级,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正积厚成势。无数包头儿女为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付出了诸多心血才智,这其中的一些人已远赴异地他乡工作生活。

为集聚更广泛的关注支持,推动我市更快更好发展,市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台侨联络外事委员会、包头日报社联合开设《包容大气勇立潮头——天南地北包头人》栏目,旨在展示曾出生、学习、成长、工作在包头的国内外精英人士、优秀人物的风采,树立包头海纳百川、蓬勃向上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心怀桑梓、情系故土的人士为包头发展献计出力,共同推动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取得更大成绩。

窦学宏:稀土信息领域的辛勤耕耘者

窦学宏,1938年8月22日出生,天津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工作。曾担任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信息中心(原情报研究室)主任、中国稀土学会会刊《稀土》杂志编辑部主任、国务院稀土办机关刊物《稀土信息》杂志主编、全国稀土信息网办公室主任等职。曾负责组织申报立项并实施完成国家稀土科技情报课题“中文稀土事实数据库”“外文稀土文献数据库”等多项课题工作。

2014年1月《稀土信息》创刊30周年。作为创刊人的《稀土信息》原主编窦学宏在回忆创刊经历时深情地写道:“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稀土信息》的编辑们多年来默默耕耘,肩负着为稀土行业搞好信息服务的神圣使命,既平凡又光荣。因为我们的工作与推动我国稀土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生机勃勃的中国稀土事业中,也包含着我们贡献的成果。”
此番言语是对《稀土信息》编辑们辛勤工作的深情解读,更是一位在稀土信息领域默默奉献的老专家的真情告白。字里行间,窦学宏对中国稀土事业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始于责任担使命

1957年,窦学宏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1962年毕业就来到正在组建的包头冶金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院前身),成为中国稀土事业一名创业者。

工作初期,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从白云鄂博矿石中提取稀土与铌的科学研究给了他源源不竭的工作热情。窦学宏积极乐观,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正是这个长处,1983年被任命为包头冶金研究所情报研究室主任,投身稀土情报信息研究的新领域。从此,窦学宏把打造中国稀土信息中心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与使命。

在1983年召开的稀土信息工作会议上,与会单位呼吁创办一份用于全国稀土信息收集、交流、服务的定期刊物,窦学宏接受了这个任务。

1984年1月,《稀土信息》面世。由于条件所限,早期的《稀土信息》只有薄薄的8页纸。但是,刊物寄送到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后,受到广泛欢迎。
《稀土信息》创刊不久,全国稀土推广应用领导小组提出,要把《稀土信息》作为冶金部稀土金属稀土情报网和全国稀土推广应用领导小组联办刊物。窦学宏恳请时任全国稀土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组长徐驰题写刊名。至今,徐驰饱满遒劲的题字成为《稀土信息》30年不变的名片。

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光宪先生建议《稀土信息》出版英文版,促进国家间稀土行业的对外交流合作。窦学宏立刻向全国稀土办递交创立《稀土信息》英文版的申请报告,1985年,英文版《中国稀土信息》创刊。

1986年,窦学宏为《稀土信息》办理了期刊注册登记,这是《稀土信息》一次重要的蜕变。注册登记让这份内部刊物跃升为中国稀土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资讯期刊。1993年第一期率先刊登发表邓小平同志“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重要指示,引发了全社会对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深刻思考。

作为创刊人,窦学宏在职时,组稿审稿,一丝不苟,《稀土信息》形成了严谨、客观的学术风格。退职后,他仍协助搞好改版升级,并为《稀土信息》持续写稿投稿,笔耕不辍。从发起创刊到扶持成长,窦学宏为《稀土信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不待扬鞭自奋蹄

1996年,窦学宏提前退休后回到北京照顾老母亲。他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制作了45集科普系列电视片《稀土》,任该系列片撰稿和编导。

2000年,国家发改委开展《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稀土发展纪实》两项软课题,负责人想到了窦学宏,于是年逾花甲的他重新“应招入伍”,进入到了忙碌紧张的工作状态。2002年,他和老伴从北京回到包头,作为主力,参与完成了《中国稀土发展纪实》(2008年出版,约100万字),该书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发展史实。

2001年,窦学宏作为《中国学会年鉴》编辑部副主任和专家组成员,开始主持编写。到2013年,该年鉴已经编印了11册,合计超过500万字,为中国稀土产业与科技发展状况提供了详实的一手资料。

2007年,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包头稀土研究院决定重建新的稀土展览——《神奇的稀土》,任务又落到了窦学宏身上,由他担任总设计,仅用时一年,完成展馆全部工作。

2008年,在他70周岁时,全国稀土信息网给他编印出版了《窦学宏稀土文选》。该书为普及稀土科学知识和传承稀土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2009年,为纪念中国稀土学会成立30周年,窦学宏协助学会完成了《流金岁月光辉历程》纪念册的编辑工作,总结中国稀土学会30年的发展历程。
2013年,窦学宏已经年届75岁。包头稀土研究院的领导邀请他协助院庆活动,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院庆纪念日,一册散发着墨香的回忆录结集《使命、岁月、历程》送到了来宾手上,上面凝聚了他的劳碌辛苦,浓缩着一位老“稀土人”对稀土家园浓厚的深情。

如今,窦学宏和老伴儿常年在北京生活,每天他都有忙不完的事,写不完的文章。老伴责怪他说:“80多岁的人了,怎么比上班的年轻人还忙。”窦学宏笑笑说:“没办法啊,谁让我成了中国‘稀土人’。”他最喜欢大家称他是稀土界的“义工”“志愿者”和“老黄牛”。

对于自己这种退而不休的退休生活,窦学宏用一句诗作了概括总结:“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包头日报社记者:樊佳疑;通讯员:许庆)




来源:政协包头市委员会
发表于 2022-6-1 09:4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稀土信息领域的辛勤耕耘者。
发表于 2022-6-1 13:0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老一辈知识分子支援包头,现在安度晚年
发表于 2022-6-1 23:4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稀土信息领域的辛勤耕耘者
发表于 2022-6-3 06:4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包头人现在又裁人越来越多了
发表于 2022-6-3 16:3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稀土信息领域的辛勤耕耘者
发表于 2022-6-3 17:2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正积厚成势。
发表于 2022-6-3 22:3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稀土信息领域的辛勤耕耘者
发表于 2022-6-3 23:3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包头人才济济各行各业都有人才
发表于 2022-7-5 10:0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共同推动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17:42 , Processed in 0.0336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