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86|回复: 11

敕勒川文苑,捡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8 11: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饥饿,能吃饱肚子那是最幸福的事,而能吃上一顿好饭更是梦寐以求。我的家乡虽然在土默川平原上,但因为没有开挖渠道,基本属于靠天吃饭。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糜谷,玉米和土豆,广种薄收,产量很低,加之那时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所以每到收获季节,遗失的农作物还是比较多,人们把捡拾田里漏掉的庄稼称之为捡田。


每当收获的季节,大人们都无暇顾及遗落的庄稼,捡田成为孩子们的主要营生。那时候,一到农忙,学校就实行“一放学”,一天六节课连着上,中午两点钟放学。孩子们匆匆吃罢饭就向田里跑去,不是给猪羊拔草挖菜,就是到生产队已经收完的地里捡田。当然捡田也有学问,夏收时捡麦穗,会捡的人先跑到麦地的边角捡那些还立着的麦子,然后再捡堆放麦垛的地方,最后顺着拉麦子的车辙捡,有时候正好撵上拉运车,我们就悄悄地跟在后面偷车上的麦子。

秋天捡玉米的时候,就用脚踩已经割倒的玉米秸秆,感觉到脚下硬梆梆的就一定会有一只大玉米,那种高兴不亚于发现新大陆。最有意思的是捡萝卜,用铁锹顺着地皮铲,萝卜屁股马上就露了出来。

  

捡田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捡土豆了,那时,十斤土豆顶一斤粮食,所以生产队把土豆也算做主粮。每次土豆收获后,生产队还要派专人看守,而早已等候不及的女人和孩子们趁着看田人休息的空挡,乘着月光开始偷着捡。等到生产队再犁一遍后,人们才可以明目张胆地捡。虽然是二遍,但土里的东西是捡不完的,特别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土豆到处都是,那可是喂猪的精饲料。

当时,生产队为尽快消除人们急切的等待心理,二遍地犁完后,大队的高音喇叭里就会及时传出捡田的消息,“社员们注意了,社员们注意了,南海坡的山药地解放了,有捡山药的赶快去捡哇!”随后便是样板戏的音乐。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向指定的地方,几百亩的土豆地上 ,到处都是人,女人们用三爪子刨,男人们用铁锹翻,孩子们用薅锄挖,被捡拾的土豆千疮百孔,不是爪眼就是铲痕。勤劳的人家,一天可以捡一麻袋,村里的五挠子可以捡到两麻袋,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是他看田时偷偷藏起来的。一块地被无数人刨了无数次后,人们等待着下一块地的“解放”,村里把捡田开禁称为“解放”,现在想起来也蛮有意思耐人寻味。到了周末,约几个小伙伴到很远的地方捡田,特别是几个村庄毗邻的土地,张村不让捡就跳到李村的地里,因为大人们很少光顾,地里遗落的庄稼会多些。

  

我们带着干粮,踏着露水,唱着革命歌曲行进在空旷的田野上,见啥捡啥,到傍晚回家时,黑豆,瓜子,玉米,土豆,萝卜应有尽有,小口袋成了名副其实的杂粮袋。大人们当然很高兴,因为捡回来的粮食都大有用处,萝卜会熬成糖稀,黑豆会换回豆腐,而瓜子则成为我们过年的主要零食。

  

当田野里的庄稼都被捡拾回家后,秋天便显得更加完美干净。剩下来的时间,人们便开始打起田鼠的主意,在家乡挖田鼠仓叫“扎耗仓”,虽然人们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事,但对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父老乡亲来说,毕竟人命关天。


每当此时,我们会跟在老把式的后面,帮他们在田野里找田鼠洞,老把式告诉我们只有土堆大的洞才有粮食,土堆越大,粮食越多。“扎耗仓”的工具很简单,一锹一剑一袋,那剑叫“耗仓剑”,专门用来刺探鼠仓的位置。一般没有经验的人会在鼠洞的周围乱扎,哪个地方闪空说明就是鼠仓,但往往事倍功半,费九牛之力也找不到。而那些老把式一般会到离洞口三米以外的地方扎,只需三两剑就可以搞定,然后用铁锹开挖,一个鼠仓就是一碗粮食,而大家族的田鼠粮食存储的会更多。聪明的田鼠会把粮食藏在不同的地方,有时候,老把式在一个鼠洞的周围可以扎到三四个鼠仓,里面全是金光闪闪的粮食。

  

后来,我们几个孩子也学着用火箸找鼠仓,居然也小有收获,但每次回家都会遭到大人们的数落,因为在家乡有“扎耗仓”不吉利的说法。田鼠们的冬粮被抢,就只能捡拾田野里杂草的种子了,所以冬天“扎耗仓”的人大部分扎到的都是草籽,只能扫兴而归。如今,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对遗落在地里的庄稼已经不屑一顾,而田鼠们也可以安心度日,捡田只能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了。

  

捡田虽然无奈,但非常诱人,因为捡拾回家的不仅仅是粮食,而且还有童年劳动收获的喜悦和快乐。捡田是人们对劳动的尊重,也是对食不果腹年代生命的尊重。现在,又到了捡田的季节,真想回到故乡的怀抱,行走在田野上,看看那些被遗落的庄稼。捡田已经成为过去,但捡田所蕴含的勤劳和节俭应该永远传承下去,那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家庭的传家宝。




来源:活力土右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2-8-8 13:0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那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家庭的传家宝。
发表于 2022-8-8 13:1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捡田!赖勒川文苑!………
发表于 2022-8-8 15:1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六,70年代每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饥饿。
发表于 2022-8-8 21:1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辛苦了
发表于 2022-8-8 22:5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矿权勒川文苑,捡田!…………
发表于 2022-8-8 23:4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捡田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
发表于 2022-8-8 23:4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发表于 2022-8-9 10:3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捡田所蕴含的勤劳和节俭应该永远传承下去,那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发表于 2022-8-10 09:0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捡田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5 18:21 , Processed in 0.0390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