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奋斗目标,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围绕新时代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接受了中国民族报记者专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
问: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如何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李国强:中华民族有着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在祖国辽阔大地上,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着众多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史长河中,各民族持续交往交流交融。尽管久经沧桑、饱受苦难,但是各民族紧密相连、彼此包容,和睦相待、相互滋养始终是历史主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相系、风雨共担始终是历史主脉。各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精神追求历久弥新,不断凝聚成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内聚力,汇聚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共同绘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的壮美画卷,共同书写了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壮丽诗篇。可以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结构和“大一统”国家的政治传统,构成了中国历史最鲜明的主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源泉。
在新时代,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是不断推动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思想基石。
问:您认为应当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国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延续中华民族根脉、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既事关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更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光荣、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前路迢迢、任重道远,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在实践层面,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把党的民族政策毫不动摇地落实到位、贯彻到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二是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动力,在增进共同性上多着力、多发力、多用力。三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使各族人民在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理论层面,要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释,既要回答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更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中,说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讲透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例如,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编纂工作都是重大学术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
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面,您将如何履职尽责?
李国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自觉、主动地承担起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是使命所在,是职责所在。首先,要加强学习,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贯彻落实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其次,要深入细致地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严谨、审慎的态度,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提出反映民情民意、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三,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沉下心、俯下身,从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力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中拿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努力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来源:中国民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