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历史上的老包头,曾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官渡,素以“水旱码头”、“塞外通衢”著称,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粮食、药材、皮毛集散地,印刻了“旅蒙”商人的足迹,是“走西口”人的目的地,同时也是晋商的发祥地,是“万里茶道的新兴商镇、草原丝路的古老传奇”。
清代,山西走西口至包头者成千上万,其中犹以乔家为代表的十大晋商生意最为兴隆,资产雄厚、影响广泛。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包头村改置包头镇后,设立了包头镇公行。民国十四年(1915年),包头镇总商会成立,集合了当时包头商业经营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皮毛行、杂货行、油粮行、钱当行等行会组织,统称为“九行”,同时为“九行”所服务的手工业者按门类划分为威镇社、义合社、鲁班社、金炉社等“十六社”,形成了以“九行十六社”为代表的老包头商贸业态,行号栉比、名噪当世。
一段古水道,百年旱船游;灯耀“九江口”,庙会数风流。老包头的历史,就藏在“九行十六社”的故事里。
现如今的包头金街,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地方文化,以明清仿古建筑群落,承载“老包头”记忆,传承“老包头”历史文脉,集中反映老包头九行十六社商业繁华,再现百年晋商的辉煌过往和“老包头”商贸的繁荣昌盛。
让包头金街留住老城记忆,打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