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28|回复: 2

关于老包头的转龙藏和龙泉寺背后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3 17: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老包头,商业是繁华的,市面是热闹的,街景却是单调的。

整个城内,树木不到百棵,即使在盛夏时节,也难得见到多少绿色。

大街与小巷,都没有铺石或漫砖,赤裸着黄蒙蒙的土地本色。路旁的房子,简陋些的,是黄泥麦秸涂抹的土坯屋,讲究些的,是青砖灰瓦盖成的四合院。

土黄与砖灰,是这座老城的基调,即使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还是让人感觉几分郁悒。只有劲风吹过,街边的许多店招随着舞动起来,红黄蓝绿,上下翻飞,才算有了一些生机。

既然城里如此沉闷,那么就到城外散散心、放放眼吧。老包头的城外,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640.jpeg
20世纪30年代,纪蔼士先生在《旅程素描》里曾经这样描述:

出包头西门后,你开始看到广大无边的原野,除北面大青山外,只有阳光和土的气息了,黄鼠狼、野山羊有时在田间无忌惮地出没着,没有人家,没有行人,除了偶尔一群响着铃铎的骆驼或是一辆渺小的响着破旧马达的长途汽车。"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也许歌咏的就是这一带地方罢!

西门之外,竟是如此的苍凉。那些寻觅佳景的旅人们,失望得摇头叹息,慢慢地踱回城里。

幸好,出了包头东门,景象为之一变,眼里顿时映入活泼泼的青翠。

民国三年(1914年),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先生游历老包头,曾写下这段文字:

下午往东门外观转龙藏,其地以清泉著称,泉出山坡龙王庙中,前为方池,以潴之,池侧穿孔,下流如注,居民皆汲饮焉。池之四周,丛柳含青,翠黛如画,东南有小山,名玉皇顶,登高而望,南控黄河,东北则峰峦突兀,高矗云天,皆阴山之脉也。
转龙藏,读作"zhuǎn lóng zàng",一个奇特而拗口的地名。

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转龙藏碑记》,道出了这个地名的来由:包镇之有转龙藏,水泉出也。其水旋转之势,曲折蜿蜒,有似于龙;而泽灌千畦,井养万家,宝藏兴焉;古之命名,意在斯欤?
640.jpeg
640.jpeg
转龙藏,只是一座小小的山阜,算不得雄伟,却有数处清澈的泉眼。有了水的润泽,到处是草木青翠、鸟语花香,完全不同于西门外的荒凉。山脚之下,又有一条博托河(东河槽)蜿蜒流过,盛夏时节,两岸菜畦碧绿、虫鸣蛙唱,宛若江南般的田园风情。在城内看惯了土黄与砖灰、吃够了飞尘、听腻了叫卖之声的雅士与俗人,哪个不愿到这里游玩歇息,让身心来一番沁润与超脱。

转龙藏的最高处,叫做"玉皇顶",上面的那座小亭,修了又毁、毁了又修,数百年间,反反复复不知经历了多少无常的世事。

站在上面,向西俯看,老包头的城堞、民居及黄昏时分的袅袅炊烟,尽收于眼底;向南远眺,平野漠漠,靠近地平线的尽头,有黄河如练,蜿蜒东流;向东北回望,阴山青黛,巍峨绵延。
640.jpeg
转龙藏的玉皇顶
640.jpeg
玉皇顶向西南眺望
640.jpeg
玉皇顶向东北眺望

每当春季,沙尘暴必定要数次光顾老包头的。漫天风沙之中,如果挺立在"玉皇顶",一边雄视若隐若现的城堞、旷野与远山,一边高声吟诵汉高祖刘邦的那首《大风歌》,倒是一件很应景的事情。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风实在很大,迎面扑来更让人呼吸短促,拼着力气喊完两句,已经有了声嘶力竭的感觉,同时也收获了半嘴的黄沙。闭上嘴巴,想喘口气,一不留神,泥沙随着还没有喊出的最后一句,溜进肚里了。一股土腥味道也就弥漫在五脏六腑,要捱上整整一夜,才能慢慢消除。

原来,吟诗也还是要选一个好天气的。
640.png
老包头,虽然偏处塞北一隅,却也来过几个猛士的。

据说,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驱逐匈奴并筑起秦长城的蒙恬、大败突厥并建起受降城的张仁愿,还有出生此地的三国名将吕布,都曾在这里纵马驰骋。

盘点近代,也有两位颇有名气的军阀,曾先后莅临过转龙藏的。

发表于 2019-11-21 06:5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电影《立春》的开头就是玉皇顶的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2-4 01:16 , Processed in 0.0307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