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昆都仑河源于固阳春坤山,南入黄河,《水经注·河水》中称其为“石门水”。书中记载说:石门水从石门障(在固阳境内)向东南流去,经过沃城(麻池)东,注入黄河。
在古代,昆都仑山谷是畅通阴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描绘了阴山南麓黄河之滨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景象。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一文中说:“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正因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因此说,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一片原野,成为古代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焦点,于是烽烟不断,而作为阴山重要的峪口之一的昆都仑河谷,记载了长长的频繁的战争历史。有赵长城为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抵御胡人,永留雄风;有秦长城为证“(秦始皇)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有秦直道为证,有汉麻池古城为证,有昭君出塞为证;有诗为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昆都仑河》
我的昆都仑河 唯有面对相伴一生的风雪
你才有这般平静
我的永不退色的昆都仑河
从阴山到黄河
从青青鹿鸣到马踏飞燕
从夕阳城垛骤起的狼烟
到幽幽土城寂寥的羌笛
从风电赤兔到托书鸿雁
我的平静的天边的昆都仑河
风雪雕蚀了清月
留下一柄胡人的弯刀
风雪吞没渐远的驼铃
而我荡马走过我的静静的昆都仑河
昆都仑河有太多的故事。包头医学院张贵教授研究表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便是穿过昆都仑河谷前赴漠北征战沙场的,那是北魏时期一场鲜卑族与北方柔然族旷日持久的战争。木兰,北魏时期鲜卑族人,生于河南地。“河”指黄河,“河南”指黄河南岸,鄂尔多斯北部。何以见得是在昆都仑河?且看“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晨从鄂尔多斯出发,晚上宿营黄河岸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黑山即大青山,次日从黄河边出发,晚上驻扎大青山怀朔镇。张教授的研究有一定的道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替父从军十二载,巾帼英雄美名传。
静静的昆都仑河,不平静的历史长河。草原钢城——年轻的都市。塞外明珠包克图——不年轻的历史。
《花木兰》
黑山头挥鞭
响亮孤胆长夜
花木兰
枕戈待旦 剑寒清月
唱歌的流水 剪不断
霓裳羽衣
雕花马鞍
隔岸琴弦
大漠孤烟 只为 嘶鸣逶迤 驿道渐远
黄河落日 唯见 策马扬尘
旌旗猎猎
流水呜咽
阴山依旧
快意黄沙扑面
涛声拍岸 芦荡涟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