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63|回复: 1

[文化资讯] 永远的乌兰牧骑,回望乌兰牧骑60年:农牧民心中的“玛奈乌兰牧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4 14: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月17日,巴林右旗麻斯塔拉草原,60岁的奥登其木格步履蹒跚,向乌兰牧骑艺术节主会场进发。第七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会场一角,16支乌兰牧骑正在驻场准备,奥登其木格双手合十向演出队致敬,眼角一丝泪光闪过。已不记清有多少次,为了满足群众观看演出的愿望,乌兰牧骑到蒙古包为牧民表演。“大家一起唱、一起跳,牧民们给演员们献哈达,亲切地称为‘玛奈乌兰牧骑’”。
QQ截图20171124145319.png
内蒙古文化厅厅长佟国清动情地说,60年来,乌兰牧骑扎根草原、服务农牧民的宗旨始终没有变;“短小精悍、一专多能、小型多样、轻便灵活”的特色始终没有变;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目标始终没有变。(1987年9月,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与巴林右旗乌兰牧骑演员在一起)
QQ截图20171124145330.png
1957年6月的一天,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草原上,一支仅有12人、两辆勒勒车、几件乐器的小队伍向草原深处纵深。这支演出队伍,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但乐器极其简陋,全部家当为2辆胶轮车、4套服装、5件乐器,因而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10多名队员携带十几个节目和演出道具,在草原上开始了巡回演出。队员们身兼数职,既是歌剧演员,又是舞蹈演员,既是报幕员,又是演奏员,无论是定居点还是放牧点,只要有一个牧民,队员们就能演出。就在第二年,仅有9名队员的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成立,这是内蒙古草原上组建最早的乌兰牧骑。这个名字在草原上迅速传播,深深扎根在广大农牧民心中。

当时,由于乌兰牧骑非常适合农牧民,所以很快得到普及,到1963年,全区已有30支队伍,且在1964进京汇报演出时获得极大成功,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进行巡演。从1979年开始,乌兰牧骑走出国门,先后在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演出,好评如潮。
在60年演出实践中,从茫茫林海到大漠戈壁,从城市乡村到边防哨所,内蒙古乌兰牧骑先后创作了数万个文艺节目,《顶碗舞》、《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上百个艺术精品广为流传,也培养出了一批艺术家。

60年来,内蒙古乌兰牧骑演出环境变了,但为农牧民服务的演出宗旨却从未改变。阿盟阿左旗乌兰牧骑队长呼日查说,我们每年至少要到基层演出100场,旗里每个嘎查我们都去过。今年27岁的陈香宝是乌兰牧骑的新生代,相比于老一代乌兰牧骑队员,陈香宝的演出条件已有很大改观。过去,乌兰牧骑队员们要驾着马车,在草原上风餐露宿。“如今,一辆大巴车就能拉下乐器、服装和队员。”陈香宝说,白天去嘎查演出,晚上还能赶回旗县。

60年前,草原上没有电视,没有广播,乌兰牧骑的演出可谓是牧民的文化盛宴。而如今,当广播、电视、网络普及后,乌兰牧骑依然深受农牧民欢迎。 “农牧民和乌兰牧骑有着割不断的情感联系。”阿左旗乌兰牧骑队长呼日查说,我们只有一个心愿,把最好的歌舞带给农牧民。
来源: 北方周末报 指闻内蒙古



发表于 2022-8-22 12:2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2-21 23:42 , Processed in 0.0415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