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02|回复: 6

北梁古民居——走西口文化活态博物馆 老包头的历史文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3 12: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6488472920.jpg

王家大院侧门

  20164884819385.jpg  

  精美的砖雕

   20164884920194.jpg

  修缮后的院落

  20164885030743.jpg  

  保存完整的召梁二道巷


  北梁是包头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梁的传统民居更是老包头自然、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是包头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重要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在北梁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这里保留了一片代表老包头历史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共有19处古民居院落。规划涉及范围约13.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6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734亿元用于保护修缮。


  民族融合的缩影


  包头建城之初的北台地,俗称“北梁”,召梁就位于北梁东侧。受走西口的影响,内地汉人大量迁移到包头,以召梁为主要聚居地。随着黄河水运码头的繁荣,城市逐渐向南扩展,形成包头古城。


  在包头市东河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帆看来,召梁片区便是这一历史见证的物质承载者。人们在这里进行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召梁现存的19处古民居等历史遗存建筑,就是包头城的历史缩影。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受走西口旅蒙晋商的影响,以及由于包头独特的地域性、人文性特点,在充分考虑了防风防寒、排水防洪、防匪的基础上,召梁一带的房屋都是前低后高的单坡屋顶,门柱与墙面平行,大门洞采用半圆形砖拱碹,而且这里的古民居呈现出商宅结合、坊宅结合的特点。


  走西口工匠从蒙古族工匠那里学会了制皮、辫毡、乳品加工等技术,制作出牧民使用的皮衣、靴帽、马具、金银饰品、木碗等,同时他们也把内地的酿造、木器加工、榨油、制砖瓦、铸铁、制家具等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蒙古人。伴随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亦日趋繁盛,产生了“九行十六社”。


  多元宗教文化旅游带


  2014年,包头市东河区规划局特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人员深入北梁棚户区,设计策划召梁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年9月,召梁三官庙古民居传统街区被自治区政府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传统民居保存现状,确定保留了三官庙街8号、9号院,头道巷5、6、12号院,二道巷1、2、3、4、5、6、10、11、12、13、14号院,三道巷2、11、17号院,共19处民居院落。


  杨帆介绍,召梁二道巷为保护范围的核心区域,西为召梁头道巷、东为召梁三道巷,在19套院落周边还将新建11套古民居院落,新建30多套单体古民居院落,此处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古民居院落群。召梁周边文物遗址较多,包括有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即福徵寺(包头召)、龙泉寺、南龙王庙,还有转龙藏景区、东河(博托河)景区、太平桥等。另外还有汉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汇集的特殊背景,该处将会形成以传统文化街区为核心的多元宗教文化旅游带,将被打造成为具有包头特色的、有地方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促进包头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王家大院的前世今生


  走进保存完整的召梁二道巷,古朴厚实的晋系建筑风格扑面而来,犹如穿越了时空一般,那些衣着朴实的老街坊们热闹地寒暄,互相打着招呼。老人们坐在拱圆形的门洞前晒着太阳,两扇厚重的大门在岁月的侵蚀下斑驳不堪,大门背后是院落人家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


  在二道巷,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数9号王家大院。这处院为两进四合院落,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四面高墙,在大门上方有“吉”字花栏墙,门头上砖雕四个大字“鸢飞鱼跃”。正房砖瓦满面门窗,东墙外另开侧门,有一小院,上有砖刻琴棋书画,一串串葡萄,寓意书香门第硕果累累。外侧有曲线优美的女儿墙,正房屋脊上有精美的牡丹花砖雕。院落设计除了传承中国建筑的封闭内向,北面为尊等传统外,还特别按塞北社会和自然环境加入了防风防寒、防水、防匪的功能。


  因为老包头城垣建在大青山台地上,北高南低,每到雨季洪水穿城而过,因此排水要快。包头土匪在当时也是出了名的,土匪头子在城内有深宅大院,自如出入饭馆和茶馆。城外匪帮成群,在土匪中还流传着一句话,“妹妹想穿一身红,等哥哥打下包头城”。


  顾名思义,王家大院原主人姓王,人称“王大人”。他有一个二儿子叫王肯堂,生于1877年,从小就读尹斯私塾房,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12月参加起义失败后,逃至河西黑豆壕。1912年1月,王肯堂为阎锡山带队至包头,后随军而行。清军返回包头报复革命党人,放火纵烧王家大院,抄尽家产。南北议和后,王肯堂在山西晋军当兵后从晋返包,成为革命元老。1919年,王肯堂在召梁二道巷口重建王家大院。1922年王肯堂在萨拉齐任保卫团团总,1926年10月8日,在老包头大照壁被枪毙,时年46岁。王肯堂死后,原配妻子将王家大院卖给白姓人家。故现在召梁老百姓只知白家大院,而不知有王家大院。


  年底修缮完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北梁19处古民居院落的保护和修缮工程,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由沈阳故宫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中标,该公司曾对沈阳故宫、张作霖大帅府、哈尔滨文庙进行了成功的修缮。该项目的负责人王绍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5年9月开工至今已经修复了3处院落。保护和修缮工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对院落中违建房屋的拆除,这些违建房屋严重破坏了古民居的原有风貌,将古民居挤压的面目全非。为了确保古建筑自身的结构安全,工人都是手工拆除后再用小推车运走,费时费力。


  王绍英说:“在修缮工作中要保存文物建筑原有的空间格局、结构、外观、材料、工艺等信息,尽最大可能用相同材料,保留原有构建,使用原始工艺。为此,公司特别请来老工匠参照古民居原有的砖雕,采用传统手工艺雕刻复制。修缮用的青砖、青瓦也均是从山西的砖厂特别定制的。院落的门窗是用红松木制作,考虑到包头气候干燥,木料都经过特殊干燥处理,不易变形,安装则是采用传统的榫卯工艺。为了尽可能多地保存历史信息,保持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公司还将请来经验丰富的50位木工,80位瓦工同时分布在各处院落进行工作,预计今年12月,19处院落全部保护和修缮完工。”


  走西口文化活态博物馆


  记者从包头市召梁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看到,这一地区未来会设计为活态的社区博物馆,作为包头市的文化名片,向人们展示老包头城的历史文脉。


  包头召梁地区作为包头市走西口文化的重要遗存,山水格局、传统街巷、文化古迹、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存,以及表演艺术、传统工艺、地方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街区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体现,必须实行整体保护。如今,作为包头地区的文化名片,召梁片区要以传递包头文化为其主要功能,而居住功能显然无法满足其传递文化的需求,所以需要对其植入新型业态,以激活建筑空间。


  除了保留原有“九行十六社”中部分现有还能使用的业态形式、戏台活动、庙宇活动等之外,还会加上茶餐厅,咖啡厅、酒吧等休闲娱乐空间,以及特色酒店、特色餐饮等消费型业态。通过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方式,全面展示包头走西口文化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当地城市面貌。以全面的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打造集传统文化展示、传统风貌与民俗体验、企业文化展示、创意、特色商业休闲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走西口文化活态博物馆。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发表于 2018-1-3 20:1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想去亲眼看看
发表于 2022-4-3 17:4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3 16:03 , Processed in 0.0356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