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624|回复: 7

包头第一座图书馆的百年书香:武人机缘捐建,却开一代文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4 11: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民国年间,绥远的各个城镇都还是一片店肆作坊、赶车叫卖的情景,但在萨拉齐,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图书馆已然挺立在街衢中央。这座内蒙古地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使崇文重教的风气在当时成蔚然之观。
713f07f5ly1fn3qaloc3uj20dw0dw0ts.jpg


  士绅妙计,罚款变书馆
  萨县图书馆的建立,和冯玉祥的部队有关。近代中国,军阀总是扮演不太光彩的角色,但是现在看来,很多事情要感谢这些略显粗鲁的武人。
  1925年,在北京失利的冯玉祥部队沿平绥铁路向西退去。冯玉祥名义上被委任为西北边防督办,其实是走投无路被逼上了西北的荒凉之地。他的溃军一路向西,来到了萨拉齐。在这座城市及周边的农区,部队开始了休整。说是休整,其实是饿得实在不行,找个地方混口饱饭。溃军中的一些士兵趁机开小差,把手里的枪 支换了银元,逃之夭夭,助长了萨拉齐地区土 匪的猖獗。
  萨拉齐城内驻扎着冯部的一旅人马,旅长名叫孙良诚。萨拉齐多是走西口出来的汉子,个个都是硬骨头,软了怂了没活头。他们见溃军不成体统,便故意在上交的马料里掺拌砂土,克扣分量。孙良诚盛怒之下,叫部队**上膛,要罚掺杂的商家三千大洋。
  局面就这么僵住了,一方是带 枪的驻军,另一方是地方的商民。但老萨拉齐人能被这点事难住?地方上的士绅赵水亭、任和卿、丁绍先、白镜潭等私下里商议:该怎么办才能既顾及了孙良诚的脸面,又让他痛快的把钱吐出?
  到究是读书人点子多,他们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能让这一尴尬的局面扭转为万分光彩的好事。这些人找到孙良诚,说萨县的风气已开,民众读书求知的欲望很强烈,但是街面上的书摊小肆很不解渴,如果在您的主持下能建起一座像样的图书馆,那么不光萨县的老百姓要感谢您,周边地区的大小官员也都会竖大拇指,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好事呀!
  孙良诚转念一想,兴办文教事业确是一桩好事,如果真有史官给记上那么一笔,咱这名字还流芳百世哩!他大手一挥,说这图书馆必须建,还要建的大气一点,来个洋式的!地段就在萨拉齐城的最中间!白镜潭等士绅还给了他一个台阶,说萨县旧日仓房坍塌之木料、砖石堆置闲弃,何不废物利用,说出去也好听点。孙良诚一拍即定,马上动工。很快,一幢欧洲建筑风格的萨县图书馆在城中落成(今汇元商厦附近)。《萨拉齐县志》记载:“仿欧制楼,凡一层前有露天方台,四面红窗重檐白壁,巍峨高耸”。
713f07f5ly1fn3qarnhk9j20dw09mgmt.jpg

  历经百年,书香润一方
  萨县图书馆建成后,在绥西地区都算得上首屈一指,民众争相进馆阅读。图书馆的历任馆长都尽力收集图书、订购报纸充实新馆,尤其是民国21年(1932年),由地方教育经费内拨款五百元,向上海商务图书馆定购了《万有文库》一部,更是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内容。截止1940年,萨县图书馆馆藏图书达到5676册,分哲学、宗教、语文、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美术、文学、史地、万有文库、小学生文库、精装文献通考等几类。
  民国22年(1932年),萨县图书馆更名为社会教育事务所。民国23年(1934年),又改为民众教育馆。
  抗战爆发前民众教育馆还办有萨县地方性报刊《萨县新民周报》。从现存资料来看,《新民周报》每周出报一张,辟有《评坛》《总理遗训》《本县新闻》等栏目,并密切报道日军的行动。版面的边框外还写有“全国同胞齐奋斗共御侮绝不受强权的屈辱,中华民族为生存来抗日怀有敌无我之决心”等标语,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怀。
  日 伪时期,民众教育馆成为侵略者进行奴化教育的地方。他们在馆内创办日语讲习所,阅览室订有《蒙疆新报》《晋北报》《民生报》《新民报》《泰东日报》等报纸。抗战胜利后,馆内报纸换订为《大公报》《益世报》《绥远日报》《绥远民国日报》,并写有黑板报以宣传各种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将原民众教育馆改为人民文化馆,并多次修缮,增添文化设施,还购进部分新书及上百种报刊、杂志、画册等,同时开馆时间延长到12小时。“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文化馆遭受浩劫,绝大部分书、报、杂志被焚,群众性的阅览阵地一度处于瘫痪状态。
  1984年,萨县图书馆在经历了59个春秋后,因道路扩建而被政府拆除。
  1985年,在今中心岛派派乐餐厅处建成新图书馆,馆内设有综合阅览室、科技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借书处、采编室、辅导室。增加图书400册、报纸95种(其中科技报27种)、杂志507种(其中科技杂志73种)。备有儿童读物1000余册、连环画1600册、各种儿童期刊80多种。读者老、中、青、少皆有,平均每天达500人次。
  2003年,图书馆迁至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楼。2011年,新馆在农牧民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敕勒川博物馆大楼),现在的土右旗图书馆是国家二级馆。
来源:包头晚报

发表于 2018-1-4 17:2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又了解到了一个冷知识
发表于 2018-1-4 19:0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文化底蕴啊
发表于 2021-11-22 11:4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坚持打卡,看看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0:44 , Processed in 0.0427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