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包头新建市,非把旧城增。 钢铁开基地,街衢合准绳。 笔杨黄叶动,渠水浊泥澄。 奇迹工农创,红旗举是应。 董必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老一辈领导人中,董必武是很特别的一个,他是一个清末的秀才,又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具备“科学发展观”,即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又到社会主义社会。他从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变革紧紧相连,单就这份经历已是传奇。 1963年10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从宁夏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两市视察,并写诗记录下了自己的行程。 董必武在视察期间,目睹了包头新市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晚就写下了上面那首五律《初到包头》。这首诗指出包头新市区不是对旧城区的简单增加扩大,而是等于新建了一座城市,盛赞包头的巨大发展。 11月12日,董必武参观了包钢,看到包钢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写下了《为包钢题》四言诗: 诗中指出了钢铁工业对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盛赞包钢的开创建设是一个奇迹。具体描写了包钢生产的壮观场面:一座座高炉林立,一条条巨管相连,矿石进入高炉,很快就出了钢锭,诗的最后向包钢职工提出殷切希望,要永远高举红旗,坚持自力更生,这样才能不被别人欺负。 10月13日,董必武由包头赴往呼和浩特。途中看到土默川平原广阔的田野一望无际,辽阔的草场莽莽苍苍,群群马羊悠闲觅草,队队鸿雁奋力南飞,正是夕阳渐渐西下,道路两旁的树林时隐时现,董必武写下了《由包头至呼和浩特市道中即景》: 这几首诗,倾情讴歌了那个火热的年代,讴歌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创造精神。 来源:文化包头杂志 崔美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