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16|回复: 3

老包头 · 草市一条街--小教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9 1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老包头的后街俗称“草市街”,这条街东西走向,街西口对着三官庙土台,三官庙又把西街口分成了西南、西北两条街。
640.jpeg
小教堂和万和公

东西文化并包容

瑞典牧师瑞牧生

来自北欧传福音

包头小城虽不大

释儒道回耶各教

共荣共进共生存
640.jpeg
这座小教堂座落在草市街西头

与“万和公”染料店相邻

小教堂地方不大

里面的座椅也很简陋

长条椅一条条摆在厅堂之中

每当黄昏

教堂里就会传出圣歌

鼓声阵阵、琴声悦耳

基督教神圣的氛围笼罩在街巷中
640.png
牧师来自瑞典

蓝眼睛、高高的,穿着笔挺的西装

见了小孩子就摸摸头、拍拍脸

还经常会给小孩子小画片、小饼干

进入教堂里

孩子们可放心大胆的到讲台爬上爬下

包头最早的手风琴、洋鼓等西洋乐器

就是来自教堂
640.png
光绪八年(1882年),瑞典传教士高理生随着商队来到老包头,租住在召拐子街的一人巷内。他在帽子上缀着一枚“宣传福音”的铜徽章,每日沿街布道,同时出售福音书单行本,一个铜钱就可买一本。这个操着生硬中国话的洋人,让老包头人惊异不已,曾有一度,把他租住的小巷唤做“洋人巷”。

光绪三十年(1904年),瑞典传教士阎德生来到老包头,开始创办宗教团体“协同内地会”。阎德生曾入中国私塾专门学习,讲一口流利汉语,写一手漂亮汉字,对中国人的文化与性情有着较深的理解,能够周旋于形形**的人物之间。

目睹了老包头学童教育的落后,他有了新的想法,筹款买下了吕祖庙附近张姓作坊院子,后院用以传道,前院兴办学校。最初设有两个班,后来增至三个班,开设圣经、国文、算术三门课程,学生多时达八十人左右。“传教要从娃娃抓起”,阎德生可谓用心良苦,却也真为老包头做了一件善事。

民国六年(1917年),阎德生在张姓作坊院子兴建大礼拜堂,成为老包头最重要的基督教徒聚会场所。这座教堂,后来被称作西堂,屡经扩建,日益壮观。

官井梁基督教西堂
640.jpeg
解放路基督教东堂
640.jpeg
1929年,瑞典传教士瑞闻生在今天的解放路东端,建起了一座大礼拜堂,因位于北梁礼拜堂的东面,所以称为东堂。
640.jpeg
这座基督教东堂很有特色,在欧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之上,融入了中国风,那个凤戏牡丹的大型砖雕,至今仍镶嵌于钟楼之上,引人注目。

西门大街彼得大教堂
640.jpeg
资料来源:包头地方文献丛书《画意老包头》

发表于 2019-12-23 14:4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上帝保佑中华!
发表于 2021-11-29 1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英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3 16:06 , Processed in 0.0343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