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最好看的风衣永远是没买的那一件; 最好吃的美食,永远是记忆中的美食。 国庆节,嫁给了内蒙古汉子的我,和一家人又开始了自己的候鸟迁徙路线,离开生活工作的郑州,飞赴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市。
回家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吃上久违的妈妈牌家常美食: 秘制红烧肉、内蒙烩菜、巴盟烩酸菜、大馅羊肉饺子、铁锅焖面、粉汤肉饼、羊肉稍美(烧麦)、酿皮子…… 在包头本地人眼里,老包头人喜欢用"此地"来形容本地,此地人,此地饭菜。 在此地人眼里,最特别的,就是那碗茶汤。
第一次品尝是有一年过年,在包头的奥林匹克广场边。 尽管外边的气温零下二十度,旁边还是冰雕,作为吃货的我还是一眼看见了不起眼的小摊。 简陋的棚子下,一把和我们河南人喝油茶一样的大铜壶,一张小桌子,一摞速食摊都有的小纸盒子。 在小碗里倒上黄色的粉末放上两大勺红糖,小摊主说看这喽: 只见他往碗里沏上铜壶里的开水,他端起小碗,碗口朝下一扣,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碗里的东西竟然没有溜出来,包括粉末汤和开水。 惊讶的我被老公嘲笑了一路的少见多怪。 两年前的味道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一晚惊诧至今难忘。
这次,我们来到的是一家位于包头市东河区九曲花街附近的茶汤店。 这是我第三次品尝这种在此地都不多小吃,朴素的小门头,只有店门口的大铜壶和两幅对联有点意思。 一副:历三代传承看尽包头风雨晴雪,为百年技艺汤出美好人生; 另一副:小店不大迎东西南北贵客,美食上品保春夏秋冬健康。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在门口忙碌着。 下午四点多,吃下午茶的时间,小小的布置成蒙古包内部空间的几平米小店已经没有空位。
等位过程中,老板来招呼吃什么茶汤,家里五岁多的妞妞告诉自己爸爸,"我要吃那个像芝麻酱一样的东西。" 清脆的声音惹得一屋子人笑起来。
确实,做好的茶汤,就像一碗芝麻酱,褐色的粘稠浆糊,不怪第一次品尝的姑娘语出惊人。 青花瓷小碗里盛上黄澄澄的小米面,糜米面,磨的细腻的米面浇上滚烫的开水,马上变成米黄色的奶酪状物体,浇上红糖,就成了茶汤,没有茶,也看不见汤。 可以加上炒米或者干果、果脯,成为八宝茶汤。 搅拌之后,红糖溶化,就成了一碗比芝麻酱都浆糊的小吃,吃起来一股小米的香气,混合着红糖的甜香,别有一番滋味。 最妙的,是配上老板自己炸制的孜然味小麻花,这下午茶很有点意思。 对于有着中国胃的我来说,远比甜点让胃里熨帖。
小小的店里只有二十个座位,老公开玩笑,老板娘生意这么好,也不多摆几张桌子,弄个大点的店铺? 老板娘说,也就假期人多,平时地方足够了,地方大了,划不来。 估计这也是所有传统小吃的窘状了,节假日接待能力不足,看着钱挣不到口袋里,平时门口罗雀,让人着急。 果然,一阵客来客往之后,小店归于平静。
闲下来的沏茶大爷也终于离开滚热的大铜壶,在路边抽起一支休闲烟。 来源:美食吃货团们
|